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葛沟家禽孵化厂官方网站!
河东区葛沟家禽孵化厂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家禽秋冬季疾病预防
作者:wang  来源:  发表时间:2019-08-02 13:38:52


进入秋冬季以后,随着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增大。温度快速波动会使鸡群处于应激状态,导致鸡群的抵抗力下降,为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 秋冬季节导致呼吸道疾病的病(原)

1败血性支原体

支原体在很多鸡舍中广泛存在。当环境变化,免疫接种和应激等因素导致鸡群呼吸系统受损或抵抗力下降时支原体很容易感染鸡群。支原体感染的鸡群会表现出咳嗽、喷嚏、流泪、面部肿胀等症状,剖检可见气囊炎。

2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鸡舍内的常在菌,常见于其它传染病感染鸡群后,发生大肠杆菌的继发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导致死淘升高。呼吸道疾病继发大肠杆菌感染会表现出死淘升高,剖检可见严重的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和腹膜炎等病理变化。

3新城疫

由于当前我国鸡群新城疫疫苗免疫比较频繁,中等毒力的新城疫病毒,甚至少量的强毒株长期存在于鸡舍中而不导致鸡群发病。当鸡群抵抗力下降或呼吸道黏膜受损后,往往会出现新城疫感染。感染的鸡群表现出体温升高,呼吸罗音,气管黏膜充血出血,嗉囊充满酸臭液体,排绿色稀粪等症状。剖检有时可见腺胃乳头出血和肠道枣核样坏死等病理变化。

4 H9亚型禽流感

某些毒力较弱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正常条件下对鸡群的致病力很低,单独感染免疫鸡群后出现的症状轻微,甚至不出现明显症状。但是H9亚型禽流感病毒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时会大大加重病情。

此外,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和传染性喉气管炎等也很容易在秋冬季节出现。

发病鸡群往往不是由单一病原体引起,大部分表现为混合感染。因此在诊断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多问多解剖并仔细观察,以准确诊断,有效治疗。

二 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根据发病情况有所不同,一般采用针对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搭配祛痰药和多维进行治疗。如果有新城疫或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毒感染,可以使用相应疫苗(例如ZW1O,W93等)进行紧急接种。

尽管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问题,但是鸡群一旦发病,即使治疗成功也会给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更糟糕的是,某些鸡场整个冬季鸡群呼吸道问题不断,几乎所有种类的药物都使用过,最后感染鸡群的病原微生物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因此,想解决秋冬季节的呼吸道问题,根本方法还是预防,其成本要远低于治疗。在秋冬季节预防呼吸道疾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缩小鸡舍内的温差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鸡群的表现判断出温度是否过低,当大部分鸡站立、扎堆并且出现采食量下降时说明温度已经太低,需要提高舍温。不过鸡群经过锻炼可以逐渐适应更低的温度。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鸡舍内的温度出现剧烈变化,鸡群则很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一般来说,在秋冬季节,24小时之内鸡舍内的体感温度不应该超过5℃。体感温度是指鸡感受到的温度,与风速有关,在有风的情况下,鸡群的体感温度会低于温度计显示的温度。进入秋季以后,鸡场的管理人员应该每天关注天气预报,对鸡舍的通风和取暖措施做出调整,将鸡舍每天的平均温度逐渐降低到场内规定的最低值,同时尽量缩小鸡舍内的温差。

2保障鸡舍内的空气质量

国际公认的鸡舍内空气质量标准为:氧气>19.6%,二氧化碳<0.3%,一氧化碳<10ppm,氨气<10ppm,悬浮灰尘<3.4mg/m3。如果空气质量不达标,就需要增加通风量。一般来说,鸡舍内的空气在8分钟内更换一次可以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对于采取自然通风,又无法测定空气质量的鸡舍,只能依靠人的感受来判断鸡舍内的空气质量。当空气质量较差时,人长时间待在鸡舍里会有呼吸不畅,嗓子痒,眼睛剌痛等感觉。这时就需要增加通风量,随之下调鸡舍的目标温度(缓慢下调,注意温差),当鸡舍的温度已经降到能接受的下限时,应该采用供暖措施。此外,鸡舍内的湿度和空气质量有很大关系,秋冬季节鸡舍内的湿度保持在50%~60%之间最合适,湿度太低的鸡舍容易泛起灰尘,而湿度太大又会助涨鸡舍内氨气的浓度。

3做好呼吸道疾病的免疫工作

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和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病毒性疾病主要依靠免疫来进行预防。免疫工作包括制定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合适的毒株和优质的疫苗,按照说明进行保存和运输,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免疫操作等。

4加强鸡舍内的卫生消毒工作

通过消毒可以减少鸡舍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具体措施包括使用消毒药拖地,脚踏消毒盆,喷雾消毒,经常擦洗喂料与饮水设备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鸡舍内使用喷雾消毒会降低舍内温度,冬季应慎用。

 

上一篇: 家禽(鸡鸭鹅)冬季养殖应该注意什么
下一篇: 2018年家禽类养殖前景趋势分析

河东区葛沟家禽孵化厂
地址: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葛沟镇
手机:15905398789
Q Q: 1277759877
网址: www.lyjiaqinfuhua.com